项目新闻

    首页 > 项目新闻 > 正文

    讲座回顾|柴彬:帝国治理史上的“中间人”政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19点击数:

     

    6月16日星期三下午,政府管理学院“课程系列讲座”在良乡校区研教219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柴彬为广大师生做分享,讲座主题为“帝国治理史上的‘中间人’政治”。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唐磊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回顾

    下午四点,讲座正式开始。

    柴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间人”这一概念的来源,并阐释了其产生的必要性。

    柴老师指出,“中间人”这一概念被用于政治学领域,最早体现在《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一书中。由于帝国的疆域辽阔,边疆地区与帝国核心区域距离遥远,跨洲际、跨地域空间治理成为难题。借助“中间人”统治,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统治手段.

    “中间人”具有征收赋税、行政管理、传播宗教、组织军队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职能。柴老师列举中国古代帝国的政治实践,利用“世侯”、“常胜军”、“猛安谋克”等概念,将“中间人”这一概念进行了本土化的解读。

    进一步的,柴老师将“中间人”划分为三种,分别是来自帝国本土的人士、被征服社会的人群,以及忠于帝国的特殊群体。其具体的来源可以分为对帝国的依附性贵族、宗主国代理人、当地的精英、派往各移民地的上层移民等人群。

    在为师生勾画好“中间人”概念后,柴老师又以历史上的生动事例阐释了帝国对“中间人”的管理策略,让同学们对帝国如何保证“中间人”的忠诚有了大体的认知。

    对于极其相似的“中间人”和宗主国代理人的两个概念,柴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二者间联系与区别的梳理。梳理过后,柴老师分析了在帝国管理中“中间人”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中间人”能够降低帝国统治成本,缓解帝国与底层人民的直接矛盾,但是会增强帝国内部的“离心性”,而其本身也有权力寻租的倾向,在势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反叛帝国。

    在讲座主体讲授内容结束后,柴老师提出了自己对同学们的期望。柴老师希望大家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做到触类旁通,在学好自己本专业的前提下多了解其他的学科,这样可以产生更多创新性的点子。

    柴老师讲述结束后,唐磊教授也针对本次讲座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唐老师认为,政治学的研究要顶天立地,思前想后,去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思考。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政治、观察统治的历史,对从事政治制度研究很有帮助。唐老师说,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帝国往往是恶的,而本次讲座通过“中间人”的角度,给大家展示了传统认知之外的帝国治理中可能存在的可取之处。对于跨学科知识的碰撞交流,迸发出新思想的火花,唐老师和柴老师一样十分支持。

    随后,柴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先后解答了历史上将“中间人”转化为“自己人”的措施、“中间人”的具体概念定义以及“中间人”概念在清朝的适用问题。在答疑环节,柴老师充分结合自身学科知识,为在场师生答疑解惑。而讲座主持人唐磊教授也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细致的回答。在场师生也收益颇丰。

    讲座最后,全场师生对柴彬教授精彩的讲座致以最热烈的掌声,柴彬教授也希望未来能够与政府管理学院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本次政府管理学院“课程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