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首页 > 项目新闻 > 正文

    听老师评述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徐彤武教授讲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18点击数:

    2015516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彤武教授为MPA教育中心周末班研究生做《埃博拉战争:危机、挑战与启示》专题讲座。讲座中,徐教授将“埃博拉”疫情比喻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从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与发展、国际社会救援与响应、疫情带来的挑战以及对中国的启示几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其中,“埃博拉战争”对于中国的启示,被徐教授列为本次讲座的重中之重。

    徐教授的讲座首先从“传染病与公共行政管理”的学术高度引导同学们对“埃博拉病毒”进行了解。徐教授介绍,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被发现,而本次疫情的严重程度超越了以往40年间的24次疫情,使“埃博拉”病毒呈现出特殊、古老、复杂、沉重的特性。这些都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救援与治理方面的困境。

    在国际社会针对埃博拉疫情的救援与响应方面,徐教授以时间为主线为同学们梳理了疫情爆发、发展以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与救援的过程。埃博拉疫情爆发后,蔓延迅速,给国际社会带来医疗卫生、人道主义、经济与社会等多重叠加的危机。20146月末开始,WHO(世卫组织)组织特别团队对疫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信息汇集、讨论、研判;201488日,WHO突发事件委员会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将埃博拉疫情定性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全球行动进行救援,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14918日,全球救援行动正式启动,联合国埃博拉紧急特派团、联合国埃博拉疫情响应多伙伴信托基金等行动随之开启,中国、欧盟、日本、古巴、非盟等国家或经济体均在不同时间点纷纷响应、参与救援。截至目前,埃博拉疫情已得到缓解。在各国的援助响应行动中,徐教授特别提到美国的应急预案,其派遣3000美军、核生化分队、101空降师、空军621应急分队到疫区进行救援,徐教授评价这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应急管理模式“较为先进”。

    梳理抗击疫情的历程,徐教授总结了“埃博拉”给国际社会带来的三大挑战。他认为,在这场埃博拉战争中,国际生命科学与医学发展受到挑战,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搞清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且未成功研制出抗体;人类心理受到挑战,疫情严重期间的“沃美村杀戮”、“埃博拉‘阴谋论’”等事件,使互联网时代的“谣传与恐惧”、“公共安全与舆论管控”等课题凸显;世界卫生治理体系受到挑战,WHO的国际地位、各国对《国际卫生条例》的遵循程度,以及各国所在疫情严重期间作出的相关决策是否存在科学依据,是否能够保证国际商务活动的正常运行,值得反思。

    回溯埃博拉疫情抗击过程,徐教授得出结论:在当今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传染病面前独善其身,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亦亟待完善,WHO的资源能力短缺等问题需要被解决。

    埃博拉疫情抗击对于中国的启示,是此次徐教授专题讲座中的侧重内容。徐教授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启示之一:生物防御关乎国家安全。从抗击埃博拉疫情过程中各国“同台竞技”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较西方发达国家在生物科技实力方面还存在差距,且面临着如缺水、生态、污染等诸多公共卫生系统的挑战。启示之二:中国需要思索“卫生外交”的大国战略定位。我国亟待制定本国的全球卫生战略与具体计划,在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外交大战略背景下,将“混凝土外交”与“卫生外交”并举,并在“卫生外交”过程中,通过援助行动,捍卫本国利益。启示之三,中国需大力发展民间组织,擦亮国家品牌。根据WHO136届执委会框架文件所分析的国际趋势,民间组织、教学科研组织、私立基金会将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发挥作用。

    讲座结束后,MPA周末班研究生就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对外援助”、“跨国合作”、“应急预案”等方面问题向徐教授进行深入请教,徐教授一一给予耐心解答。

     

    返回列表页